医疗事故争议协商的具体操作步骤
金华法律咨询
2025-04-26
医疗事故争议协商通常是指当医疗纠纷发生时,医患双方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争议。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诉讼带来的时间、金钱和情感上的消耗,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医患关系。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:1.确定协商主体:明确参与协商的双方代表,通常包括医疗机构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,以及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。2.选择时间和地点:协商应当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,通常选择医疗机构内的会议室,以保持正式性和便利性。3.准备材料:双方需要提供相关证据,如病历资料、检查报告、治疗记录等,以便于协商过程中的讨论和判断。4.开展协商:在协商过程中,双方应当本着平等、尊重的原则,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和诉求。医疗机构应当详细说明治疗过程和结果,而患者或其家属则可以提出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或要求。5.达成协议:如果协商成功,双方应就争议事项达成一致,并签署相关协议,明确责任认定、经济赔偿等内容。协议应当由双方代表签字确认。6.未达成协议的后续处理:如协商不成,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医疗事故争议处理委员会申请鉴定,或依法提起诉讼。法律依据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》第二十二条:医疗机构与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纠纷时,应当通过协商、调解、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。
下一篇:暂无 了